联合新闻稿:
巴斯夫向卫蓝新能源交付首批用于半固态电池的创新正极材料
- 双方在固态电池领域的深度合作取得进展
- 新正极材料技术提升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安全性
- 仅一年时间便完成从概念到量产全过程
巴斯夫电池材料旗下巴斯夫杉杉电池材料有限公司(下简称:巴斯夫杉杉)在新一代电池技术取得重大成果。通过与北京卫蓝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简称:卫蓝新能源)深度合作,巴斯夫已经成功交付首批用于半固态电池的量产正极材料,向固态电池产业化迈出坚定的一步。
随着新能源行业的快速发展,市场对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安全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固态电池含半固态电池被视为下一代电池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受到了广泛关注。
卫蓝新能源是固态电池领域的先行者,拥有 40 余年固态电池产业研究经验,产品主要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储能、以及低空飞行和动力工具等其他领域。巴斯夫杉杉则在电池正极材料的研发和生产方面有着二十多年的经验,具有解决固态电池材料中关键挑战的能力。
自 2024 年 8月 开始合作,双方通过紧密合作和对高新技术的共同追求,在短短一年内便完成了从概念到量产的全过程。巴斯夫杉杉研发团队针对正极材料与固态电解质的界面问题,设计了具有独特复合包覆层的超高镍(镍钴锰)正极材料。这一创新技术不仅以更高的容量和更低的阻抗提升了能量密度,还通过有效抑制正极活性材料与电解质的界面副反应,大幅提高了产品的循环性能和日历寿命。因此,这次合作的确是下一代高新电池的里程碑。
作为这次合作双方的技术研发带头人,巴斯夫杉杉首席技术官夏昕表示:“这次合作的顺利落实,除了双方高超的技术能力,更得益于彼此技术团队的精诚合作。”卫蓝新能源工程院院长李文俊也说:“能共同为电池行业的未来做出贡献,我们深感自豪!”
卫蓝新能源总经理向晋表示:“对于巴斯夫过硬的技术和迅速的反馈,我们印象深刻。作为全球领先的固态电池制造商,我们将在卫蓝新一代半固态电池中采用巴斯夫的正极材料,并期待在国内外展开更多合作。”
巴斯夫电池材料高级副总裁兼巴斯夫杉杉首席执行官龙志强说:“感谢卫蓝新能源对我们的信任。这次合作对于我们电池材料业务的发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标志着我们在固态电池领域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我们期待与卫蓝新能源展开更进一步的合作,共同实现固态电池技术的突破。”
这一里程碑体现了卫蓝新能源与巴斯夫共同加速下一代电池技术开发、商业化及规模化生产的坚定承诺。通过结合卫蓝在固态电池领域的前沿专长与巴斯夫在先进材料创新方面的能力,双方正在推动更安全、更高能量密度解决方案的实质性进展。此次半固态电池用正极活性材料的成功交付,标志着双方在全球合作中的战略性推进,并为电池产业未来的创新突破奠定了基础。
关于巴斯夫电池材料
巴斯夫电池材料业务部是锂离子电池市场先进正极活性材料的全球领导者之一。我们为世界领先的电池制造商和整车制造商平台提供符合其需求的高性能解决方案。我们的产品组合还包括基本金属采购与管理,以及各种电池回收解决方案。凭借行业领先的研发平台和创新的激情,我们开发独特的专有解决方案,推动客户取得成功,并支持向电动交通的转型。通过遍布各地的生产和研发足迹,我们为合作伙伴提供可靠的优质材料和本地化支持。欲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 https://battery-materials.basf.com。
巴斯夫杉杉是巴斯夫和杉杉在2021年共同成立的合资企业,专注于自主研发和生产正极活性材料,在电池材料行业深研二十余年,具备强大的技术创新实力,巴斯夫杉杉电池材料研究院是国际领先的研发创新中心。主要产品有电池正极材料(如三元、钴酸锂、固态电池材料、锰酸锂、富锂锰和钠电)及前驱体,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行业、消费电子行业和储能等领域,是行业领先的电池正极材料供应商之一。欲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www.bsbm.com。
关于卫蓝新能源
北京卫蓝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固态电池产学研孵化企业,成立于2016年,位于北京房山窦店,由中国工程院院士陈立泉、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李泓、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俞会根共同发起创办,汇聚了电池材料、电芯、系统等领域的高精尖人才。主营固态锂离子电池,集研发、生产、市场、销售于一体,产品主要应用领域涵盖新能源汽车、储能、低空经济动力三大部分。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独角兽企业,具有CNAS资质,具有40余年固态电池产业研究经验,在多个固态锂电技术领域实现“首次”突破。欲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https://www.solidstatelion.com。
巴斯夫媒体联系人
媒体关系:陈易
电话:+86 21 3810 9004
电子邮件: cassie.chen@basf.com
卫蓝新能源联系人
媒体关系:路一
电话:+86 153 1350 3365
电子邮件: ylu@welio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