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应急响应体系下的专业消防能力

IMG_2506.JPG
巴斯夫在每个生产基地都进行消防检查和定期应急响应演练,以满足消防和应急响应计划的要求。

在巴斯夫大中华区主要生产基地都有这样一道风景线:统一着装的消防队员或精神抖擞,健步如飞,或挥汗如雨地进行训练;他们身后是一扇扇醒目的红色大门,里面整齐排列着高大专业的消防车辆和应急装备。一旦发生紧急情况、接到警报后,消防队就会携带装备、驾驶车辆,如宝剑出鞘,直奔现场。

作为全球领先的化工公司,巴斯夫在全球工厂和基地实行统一的应急响应机制。消防部门是巴斯夫应急响应中的重要一环,承担了包括装置消防概念设计、灭火方案制定、应急响应预案制定、消防演习、员工应急知识技能培训和事故的应急处置等工作。

2011年9月发生在上海化学工业区内的一场大型火灾至今让现为巴斯夫化工有限公司应急响应主管的李作彬记忆犹新。

平静的夜晚被“嘭——”的一声爆炸和急促的电话铃声打破。同在园区内的某企业的一个生产装置发生了爆炸燃烧,火势较大。接到上级出动命令后,当时身为现役消防值班长的李作彬立即投入作战准备,集结消防队员,带队并驾驶两辆巴斯夫化工消防队的消防车奔赴事故现场。“当时现场十分危急:火光冲天,如同白昼;即便从上风向接近事故中心点,依然能够感到高温炙烤。而熊熊大火伴随着泄漏物料发出的吱吱声,这意味着现场极有可能出现二次爆炸,对现场处置人员造成危害。”李作彬回忆道。接受现场指挥的作战任务后,李作彬带领队员在有利位置架设移动炮,对事故主要方面和相邻的储罐进行冷却和保护。依据多年经验,李作彬判断现场态势十分危险、风险较大,便立即向指挥部汇报请示:为避免意外发生和灭火战术需要,应减少前方参战人数,多使用固定、车载等消防设施。他的建议很快被指挥部采纳,通过水炮及水枪阵地和战术调整,整个灭火救援得以在安全的状态下持续展开。李作彬和他的战友连续奋战到凌晨四点,直至大火扑灭。

1997年就加入武警消防部队的李作彬,至此已积累了近20年的消防工作经验,养成了较好的心理素质。即便面对这样的危急时刻,他也能保持沉着冷静,对现场情况做出清晰、专业的判断。因这一次成功参与救援,李作彬受到嘉奖,而这只是他大大小小成功救援案例中的一个。

在李作彬看来,化工火灾事故得到有效控制主要得益于四个方面。一、消防设施的基础建设的完善,例如此次火灾,当时总共有数十辆消防车在场,用水量非常大,但是由于消防设施设计合理、设施完备,救援过程中消防用水未受影响。二、化学装置和工艺在前期设计时就引入了本质安全的理念:如物料泄漏后,上游阀门能够连锁关闭并切断物料相连管道,以有效控制影响范围、防止灾情扩大。三、先进的消防装备,诸如自动摇摆炮、移动炮、雾化器、特种车和特种车装备等,能显著提升救灾效率。最后一点不容忽视的则是消防员的日常训练,如果没有扎实的基础理论、体能以及作战训练,火场上的任何一个失误情况都可能让消防救援工作功亏一篑。

QQ图片20170813090544-2.jpg

“无论是消防员还是被救人员,人身安全是第一位的。”

李作彬,巴斯夫化工有限公司应急响应主管

作为一名一线消防员,李作彬一度崇尚英雄主义。“但经过了巴斯夫德国总部消防专家的培训,并在日常工作中付诸实践后,我的想法逐步改变。”他说道,“无论是消防员还是被救人员,人身安全是第一位的。”这是李作彬参加培训后的最大收获。例如在装置区域处理雨水时,由于并不清楚装置内的雨水是否含有有害物料,消防专家要求消防员需要穿戴好个人防护用品后再处理,这将显著降低消防员受到伤害的可能性,确保其人身安全。这点醒了李作彬。在火灾救援工作中,他选择评估火场形势,谨慎权衡每一个救灾行动的后果,再做行动。

除了消防意识的提升,李作彬还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以及作战能力。他着手深入了解各类消防工具: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比如,他对水枪的了解不再只是停留在这支水枪能够出水的层面,而是知晓水枪内部的结构,了解其出水的原理,从而对水枪运用自如。除此之外,他还对各类有毒物料、易燃易爆物料以及辖区内的主要物料有了进一步了解,知晓它们的处置方式。“如果只进行机械化操作,那是不会有成长和进步的。”李作彬说。

2013年李作彬从现役部队退伍,加入了原来服务的巴斯夫化工有限公司,成为一名正式的巴斯夫应急响应专员,负责防火和应急响应协调工作等。2017年3月28日,巴斯夫化工有限公司消防队完成转制交接,成为上海市首家实施消防队管理模式转制的外资企业。新建制的企业专职消防队将由巴斯夫员工、部分合同制队员组成,而李作彬也再次成为一名消防队现场指挥员。虽然干回老本行,但李作彬不忘初心,保持着持续学习的心态。他的最新任务是要参与打造巴斯夫标准的应急救援力量。这支消防队将根据巴斯夫全球统一的标准进行培养、训练,探索企业专职消防队的专业化、职业化发展。这一举措也将极大提升队伍的稳定性,有利于技战术能力的积累与提高。

巴斯夫化工专业消防队在转制后的人员配备也呈现多样性:不仅有李作彬这样曾经从事专业消防工作的人员,还有来自生产装置的操作人员及工艺技术人员——他们熟悉化学工艺装置,具备良好的化工知识、操作技能及装置应急操作的能力。巴斯夫大中华区责任关怀与服务部门应急响应经理岳海兵表示:“我们的消防队要具备处理化学灾害的专业能力,因此转制后的培训将更加专业、全面,重点将集中在危险化学品事故的处置等。”

IMG_1256.JPG
李作彬退伍后,加入了原来服务的巴斯夫化工有限公司,成为一名正式的巴斯夫应急响应专员,负责防火和应急响应协调工作等。

除现有的消防救援装备外,转制后的消防队还将配备更先进的专业消防装备,包括即将列装的、上海化学工业区内第一台涡轮喷射消防车。该消防车可利用涡轮引擎喷射漩涡水流,远距离处理危险气体和蒸汽云,从而提高应急响应效率和降低人员风险。“未来,这支消防队还将承担更多的工作,不排除派出我们的消防队员为巴斯夫中国的各个工厂进行专业的应急与消防培训和支持。”岳海兵介绍道。  

在应急响应机制中,消防部门是最容易被关注到的部分,但是全面的应急响应机制远不止消防队的设立以及专业化培训。

“巴斯夫在安全方面从不妥协。这一原则深深植根于我们的战略之中。”巴斯夫大中华区责任关怀部总监张理指出,“应急响应意味着随时随地、针对任何可能发生的事故做好准备。它适用于所有生产和运输环节。”

在责任关怀管理体系1之下,巴斯夫实施全球统一的安全标准,采用系统化的标准对世界各地的生产基地进行评估。巴斯夫大中华区则严格执行相关标准。例如,巴斯夫集团工艺安全导则的设立就是为了确保装置的安全设计、施工和运行,并针对工艺安全的不同方面规定了明确的方法和程序。从新装置的规划,到现有装置的定期审查以及装置和配方的调整,相关专家均会进行风险分析和评估,并制定相应安全措施。

基于互助理念,巴斯夫在中国建立了厂外应急响应网络:各生产基地为其它基地在本地区发生运输事故时提供咨询、救援和支持。所有事故均在第一时间通过巴斯夫应急呼叫中心上报,该中心为生产基地、客户和公众提供24小时服务。

此外,巴斯夫一直以来都与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巴斯夫为会员公司)携手合作,分享巴斯夫应急响应经验,为各地监管部门发展危险化学品应急响应和救援能力贡献良策。

“全面预防体系和专业消防能力的结合,是保证安全生产的最佳之道。凭借丰富的行业知识和经验,巴斯夫将继续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积极实践EHS理念,推动中国化工行业持续深入地开展“责任关怀”工作,以带动行业共同进步。”张理总结道。


“责任关怀”是化工行业发起的一项全球志愿行动,旨在不断改进环境、健康与安全表现。巴斯夫自 1992 年以来始终致力于贯彻责任关怀的原则,其全球责任关怀政策涵盖了环境保护、健康与安全(EHS)、安保、沟通和能源效率等方面,并通过责任关怀管理体系贯彻到运营之中。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