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上发展:城市空间供不应求,人们如何安居?

试想一下,2050 年的某个晴朗的早晨,你透过摩天大楼的顶层全景窗向下俯视,机器人正在清理外墙并进行维修工作。再往下看,新的建筑模块正在被嵌入外墙开口。那是城市农场模块,人们可以直接在建筑物内种植蔬菜或养鱼养鸡。屋顶能够收集并处理雨水,供家庭使用。建筑薄膜能够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太阳能电池板和风力涡轮机则可以产生能量。听上去很疯狂吗?建筑公司 WOHA 不这么想,该公司对未来的摩天大楼提出了设想。WOHA 的联合创始人 Richard Hassell 说道:“我们认为终极的可持续建筑是自给自足的建筑,我们应竭尽全力,大范围建造能自我维持的城市。” WOHA 是一家总部位于新加坡的建筑公司,其在热带地区建造的开放且可持续的建筑赢得了诸多奖项。其中一个优秀的范例是新加坡的皮克林宾乐雅酒店,它将建筑与自然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GS36093921.jpg

超大城市俱乐部

日益增多的大都市、可持续发展和生活质量等因素对城市规划师和建筑师来说日益重要。东京拥有大约 3800 万人口,是全球拥有最多人口的城市,其次是德里、上海和墨西哥城。自 1950 年以来,日本大都会地区一直是超大城市的独家俱乐部成员(联合国将其定义为拥有超过 1000 万居民的城市)。当时还有另外一座城市在列,就是纽约。不过纽约目前已降至第九位。如今,全球已拥有 37 个特大城市,预计越来越多的人会聚集在城市中。未来人类将继续迁徙至城市。根据联合国的预测,2030 年将拥有超过 43 座特大城市,其中大部分将位于新兴市场。

未来 80 年,因为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全球将需要额外新建 20 亿套公寓。由于城市可供建设的地面空间有限,且现有空间日益昂贵,“致密化”成为了新的流行词。芝加哥世界高层建筑与都市人居学会(CTBUH) 的  Antony Wood 教授表示:“人类的未来将得益于城市的纵向密集化,这一理念将减少土地使用,并降泵,以及适用于混凝土的材料技术。哈利法塔对稳定性提出了极其严格的要求。“高强度混凝土是当时的必需品,该混合物须具有 80 牛顿/ 平方毫米的耐压性。其抗压强度是标准房屋建筑混凝土的三倍。”巴斯夫负责管理哈利法塔项目的迪拜地区业务部门经理 David Bowerman说道。MasterGlenium 产品被用于制造该低创建与维持城市所需的能源。” CTBUH 为非营利性组织, 致力于研究高楼建筑,其办公室位于具有历史意义的芝加哥——这里是摩天大楼的诞生地。在 1871 年的芝加哥大火后,当地土地价格迅速上涨,新建筑纷纷开始爬高。而这一切因高强度的钢材得以实现,1853 年奥的斯公司发明的防撞电梯则使高楼更受青睐。随后,得益于钢骨结构,纽约屡创新“高”。今天,纽约市拥有 260 多座高度超过 150 米的建筑,这一记录被拥有 350 座摩天大楼的香港超越。

目前最高建筑的纪录保持者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迪拜的哈利法塔,其高 828 米,共 162 层。建造这样一座超高层建筑需要特殊设备,例如塔式起重机和超高压项目所需的 17.5 万立方米混凝土。“此类产品是市场上唯一可满足客户需求的混凝土外加剂,它能够确保快速凝固,并可在超过 45 摄氏度的温度下进行加工。这一温度在夏季迪拜并不少见。另一个挑战是,泵必须将混凝土混合物从地面输送到 600 米以上的高度。这是一项新纪录。” Bowerman 说。

人类的未来将得益于城市的纵向密集化。

Antony Wood 教授

美国芝加哥世界高层建筑与都市人居学会执行董事

PARKROYAL 12-2013 PBH 0061.jpg
WOHA 的建筑师希望在建筑与大自然间寻求亲密联结,正如我们此处所看到的位于新加坡的皮克林宾乐雅酒店一样。
House OM Fujimoto 36651.jpg
小而宽敞:日本是紧凑型迷你房屋的先驱者。 
GettyImages-10005045041.jpg
泰国曼谷是东南亚拥有最佳交通基础设施的城市之一,但仍面临着超高交通量的挑战。

新型摩天大楼

创新解决方案为令人晕眩的高度铺平了道路。在超高强度混凝土的配合下,特大型钻孔灌注桩也被用以将超级摩天大楼锚定进地面深处。基于磁悬浮技术的创新无缆电梯,能够以闪电般的速度将居民运送至最高层的巨型塔楼。

真正限制高度的既不是静力,也不是地基。世界高层建筑与都市人居学会执行董事 Wood 说:“多数人认为建筑物的高度受到技术因素的限制,但事实并非如此。”更决定性的因素是能否筹集到必要资金且获得必要许可。在争夺世界最高建筑称号的竞赛中,将于 2020 年完工的迪拜云溪塔成为新的热门竞争者。得益于巴斯夫的混凝土外加剂,其将耸立于离地面 1000 米的高处。这座巨型塔的建造费用预计约为 10 亿美元。

摩天大楼专家 Wood 预测,在全球城市化进程中,摩天大楼的数量将激增。2016 年,全球共拥有 127 座超过 200 米的建筑,这一记录很快在一年后就被打破。那一年新增了 140 座巨型塔,其中多数建造于中国。Wood 相信,摩天大楼是解决城市致密化的理想方式,不仅因为其高度,还因为其连接了城市的多个层次。他说:“理想情况下,城市基础设施或绿地等一般位于地面的事物会继续延伸至摩天大楼中,使建筑成为城市的延伸。”由此形成垂直城市,直冲云霄。在那里,生活、工作和休闲将紧密联合。这些新建筑通常被设计为灵活的模块化结构,易于适应用户需要,且极具成本效益。

小而强大

针对居住空间匮乏的城市,特殊且微型的模块化解决方案正纷涌而出: 在香港建筑公司 James Law Cybertecture 的 “OPod Tube Housing” 项目中,混凝土水管被改造成居住面积为 9.29 平方米的微型公寓,那些管子可按需要垂直或水平堆放。香港因空间紧凑和密集的生活条件而闻名,它也是“蚊子公寓”一词的来源。“蚊子公寓”代指狭小的居住空间,其仅够一只蚊子居住。在日本和台湾,用以填补最小缺口的微型公寓也在蓬勃发展,这一趋势将蔓延全球。未来几年,微型生活将在部分程度上缓解欧洲和北美大城市的压力。

这种生活方式鼓励新型同居形式,不太注重私人空间,更多侧重于公共空间。由此,我们所欠缺的空间将得以改变,超出个人领域的范围。不同楼层和屋顶上的公共区域将如同洗衣店和游泳池一样,都是其中一部分。未来城市生活的重心在于共享,不仅共享汽车,还将共享私人或公共区域。

同时,大自然将重新进入我们的生活空间。例如,台北的陶朱隐园和被评为 2018 年全球最佳摩天大楼的新加坡市中豪亚酒店,那里的树木正茁壮成长。城中豪亚酒店由 WOHA 设计,其外墙为红色铝制格。在那里,热带植物慢慢生长,为酒店覆上一抹绿色。该建筑引人注目,同时也益于微型气候。此外,可持续城市生活的趋势也渗透到道路运输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