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bal Home
2018年5月7日

巴斯夫表彰青年科学家在化学领域取得的重要研究成果

  • 四位来自北京大学及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的科学家凭借出色研究成就荣膺“青年知识创新奖”
  • 自2001年来已有36位杰出青年科学家荣获该奖项
  • 巴斯夫再次加强与中国化学会的长期合作关系

中国上海 — 2018年5月7日 — 在杭州召开的第31届中国化学会学术年会上,巴斯夫向四位青年科学家颁发了第九届“中国化学会-巴斯夫青年知识创新奖”,以表彰他们在化学领域的新发现及重要研究成果。在本次年会上,巴斯夫再次承诺未来将继续通过与中国化学会的合作,为更多优秀的青年科学家提供科研资助。

巴斯夫先进材料与系统研究平台全球总裁、亚太区研究代表罗海德博士(Dr. Harald Lauke)表示:“面对诸多严峻的全球性挑战,基于化学的创新一直驱动着解决方案的诞生。而创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具有奉献精神、同时拥有一流学术及科研水平的科学家。中国科学家日益强大的自主创新的实力有目共睹,设立中国化学会-巴斯夫青年知识创新奖是我们认可和支持这些人才进一步探索科研领域的举措之一。”

来自北京大学的焦宁、雷晓光及来自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的刘国生、游书力四位获奖者均在各自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

  • 焦宁发现了高效、绿色的合成方法学,开发了应用于药物活性分子的新试剂和新反应;
  • 雷晓光专注于功能性天然产物的合成,并为天然产物的全合成制定了新策略,开发了新方法;
  • 刘国生的过渡金属催化研究通过开发一系列新的反应和概念,解决了有机氟化学和自由基化学领域中两个极具挑战性的科学课题;
  • 游书力首次提出了“催化不对称去芳构化(CADA) ”的概念,为发展高选择性碳氢键直接官能团化和不对称去芳构化反应做出了重大贡献。

自2001年该奖项设立以来,巴斯夫每两年颁发的奖项总共资助了36位活跃在石油化工、高分子材料、精细化工、表面及胶体化学、生物工程等众多化学研究领域的科学家。

除了“中国化学会-巴斯夫青年知识创新奖”之外,巴斯夫还一直致力于通过与全球学术界和行业合作伙伴的紧密合作促进开放式创新。巴斯夫与包括大学、研究机构和企业在内的约600名合作伙伴共同搭建起来的全球化网络成为巴斯夫全球专知一体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亚太地区,巴斯夫自2014年起建立了“亚洲开放研究网络(NAO)”,这是一个由巴斯夫和该地区10所一流高校及研究机构共同主导的联合平台,其中有7所高校来自中国。成立至今,巴斯夫及其NAO框架下的合作伙伴已经共同完成了23个联合研究项目,涵盖了新单体和聚合物、表面和界面、混合材料和涂料等多个领域的课题。

在中国,巴斯夫和北京大学联合推出了一门专为非化学专业的大一新生设计的选修课——“魅力化学”。自2003年首次推出至今,已经有数千名新生选修了该门课程。这个学习项目不仅激发了学生们对化学的兴趣,同时也加深了他们对于化学这一学科的了解。

关于巴斯夫大中华区
巴斯夫与大中华市场的渊源可以追溯到1885年,从那时起巴斯夫就是中国的忠实合作伙伴。作为中国化工领域重要的外商投资企业,巴斯夫主要的投资项目位于上海、南京和重庆,其中巴斯夫上海创新园更是全球和亚太地区的研发枢纽中心。2017年,巴斯夫向大中华区客户的销售额达到73亿欧元,截至年底员工人数为8982名。欲了解更多信息,请登陆:www.basf.com/cn

关于巴斯夫
在巴斯夫,我们创造化学新作用——追求可持续发展的未来。我们将经济上的成功、社会责任和环境保护相结合。巴斯夫在全球约有115,000名员工,为几乎所有国家、所有行业客户的成功作出贡献。我们的产品分属五大业务领域:化学品、特性产品、功能性材料与解决方案、农业解决方案、石油与天然气。2017年巴斯夫全球销售额约645亿欧元。巴斯夫的股票在法兰克福(BAS)、伦敦(BFA)和苏黎世(BAS)证券交易所上市。欲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 www.basf.com

sdr

罗海德博士与张希院士在中国化学会第31届学术年会上共同为四位青年科学家颁奖 (左起依次为: 罗海德、焦宁、雷晓光、刘国生、游书力、张希)

最近更新 2018年5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