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为特殊的化合物
盐绝不仅仅是调味品。不只食物需要一小撮盐,肥皂、玻璃与塑料容器中也都有盐的身影。

当心!一不留神就会犯这种糊涂。你是否曾在早晨刚喝下一口咖啡却不得已吐出来,因为发现自己错将糖加成了盐?除了味道,外观相似的糖与盐还有哪些区别?

静电力使盐成为一种十分特殊的原料,从形态和切面上来说都是如此。日常生活中所说的盐是氯化钠,即餐桌上的食盐。但从化学角度看,所有盐类离子固体化合物统称为“盐”,食盐只是其中一种。它们通常会形成美妙的晶体结构,但并非所有的晶体都是盐。
每一粒盐都有正电荷与负电荷,因而会相互吸引。凭借这一特性,盐用途广泛。例如,浴室肥皂中的盐分(化学术语:脂肪酸钠盐与钾盐)能够与皮肤油脂结合,从而带走其中的污物颗粒。同盐类似,某些植物色素也易于形成静电键——利用盐可擦去绒面地毯上的红酒渍,因为盐与红酒中的色素能够相互吸引。
“人体内平均含有150–300克氯化钠。没有盐,我们便无法生存。”
并非所有的盐都一模一样
盐可以是白色,也可以是彩色的,例如高锰酸钾盐是紫色的,凭借自身的消毒特性可用作除臭剂。有的盐味道辛辣,例如咸味甘草中的氯化铵。有的盐味道甘甜,例如具有毒性、但在19世纪前一直用作甜味剂的醋酸铅(也称铅糖)。还有些盐甚至有剧毒,例如用于提金工艺的氰化钾。
人们最熟知的盐是氯化钠,但全球约95%的食盐却并未最终出现在我们的餐桌上,而是作为工业原料用于从铝到纸浆等多种产品中。
流动状态的盐,即液态盐,具有非常特殊的性质。“离子液体中充满带电分子。”德国波恩大学密立根理论化学中心(Mulliken Center for Theoretical Chemistry)Barbara Kirchner教授说。这种液体能诱发惊人的反应。“多样的分子离子组合方式能够创造出无穷无尽的新型液体”,他解释道,“例如,目前针对这种液体在锂空气电池领域储能特性的研究正在开展中。”在太阳能领域,离子液体也作为储能介质发挥出巨大作用。

适度用盐
离开盐类的生理功能,没有生物能够存活。人体内平均含有150–300克氯化钠。排泄与流汗会损失盐分,因此我们必须通过进食加以补充——通常,每人每日盐分摄入量不宜超过6克。这是因为钠离子在人体内发挥总体调控作用:它们对于神经与肌肉功能、以及水合作用和血压的调节解至关重要。
没有盐,人类便无法生存。令人吃惊的是,维持正常生理功能所需的盐分摄入量与致死量之间仅相差20倍。如果一个人参考自己的体重,在一天内按每一千克体重摄入约一克盐,那么根据其身体状况,他就有50%的死亡概率。换以言之,体重为60公斤的成人在24小时内摄入60克左右的食盐后便有可能死亡;对体重为15公斤的儿童来说,致死剂量仅为15克,相当于一大汤匙的食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