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ch 31, 2022

巴斯夫確認氣候保護目標並採取措施減少產品碳足跡

  • 2030 年二氧化碳排放量將比 2018 年減少 25%,到 20501年實現全球二氧化碳淨零排放
  • 巴斯夫 2021全球電力需求總量將在2030 年100% 來自再生能源
  • 巴斯夫準備提供客戶首批淨零排放及最小化碳足跡等相關產品

 

巴斯夫自一年前首次發表氣候保護目標聲明後,近日在與投資者和金融分析師分享最新的氣候中和路線圖時,再次重申其宏偉的目標。巴斯夫確認 2030 年將溫室氣體排放量較 2018 年減少 25%,並在 2050 年實現全球淨零排放的目標。為了計劃在 2030 年將全球碳排放規模降低至 1640 萬噸,巴斯夫集團發表一項年度二氧化碳排放量預測,其預期的誤差值約在 50 萬噸上下。

巴斯夫歐洲公司執行董事會主席薄睦樂(Dr.Martin Brudermüller)表示:「歐洲正面臨一場殘酷的戰爭,對人與經濟都將帶來深遠的影響;我們同時也不能忽視這個時代最大的全球挑戰——氣候變化。目前巴斯夫集團正緊鑼密鼓地進行大量專案,以進一步大幅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實現我們宏偉的氣候目標。透過與原材料供應商的合作,我們也在採取措施降低與產品相關的碳排放。透過這種方式,我們正推動轉型,並協助客戶在他們的產品組合中減少碳排放量。」

再生能源為減排主要推動力

儘管 2021 年的產量大幅增加,巴斯夫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較 2020 年仍減少了約 3%,主因是提高再生能源的使用。在 2025 年之前,使用再生能源電力將是巴斯夫減排的主要推動力。在 2021 年,再生能源電力佔巴斯夫集團全球電力需求的 16%。巴斯夫預計其 2021 年的全球電力需求將在 2030 年 100%由再生能源電力供應。

為了滿足對再生能源的需求,巴斯夫正採取自製與採購的政策,這包括投資自有的再生能源資產,以及向第三方購買再生能源電力。巴斯夫已於 2021 年收購 Vattenfall 公司 HollandseKust Zuid(HKZ)風電場的股份。一旦全面投入營運,它將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離岸風電場,總裝機容量為 1.5 GW,該項目預計於2023年全面投入營運。此外,巴斯夫已和ENGIE及沃旭能源簽署為期 25 年的歐洲再生能源購電協定(PPA),為其在歐洲供應風能和太陽能的再生能源電力。在美國,巴斯夫已為其德州Freeport 和Pasadena這兩個生產基地簽訂了長期風能和太陽能供應合約。而在中國,巴斯夫則與供應商簽署協定,為其廣東省湛江一體化基地採購再生能源電力。

在與投資者的會議中,巴斯夫概述了公司為實現企業氣候目標而在不同生產基地推動的各項措施,這些措施將視每個基地所在地的條件而定。

德國總部路德維希港:開發新技術和實行全新蒸汽供應概念

目前,巴斯夫德國總部路德維希港基地約 50% 的蒸汽需求來自於蒸汽製造,此過程會排放大量二氧化碳,而一項新的方法是利用電力生產蒸汽。巴斯夫正與西門子能源公司合作,在聚乙烯裝置展開第一個專案,利用熱泵和水蒸汽再壓縮來提升廢熱,以此產生蒸汽動力供應整個基地的蒸汽網絡。這個熱泵專案的整合不僅能每小時生產約60噸的蒸汽,每年還能避免約16萬噸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並減少超過2000萬立方公尺的冷卻水消耗。這項技術計劃於2024年第二季展開,藉由該項目累積的日常營運經驗,有助於簡化未來在其他生產基地推動的工作。

另一項在路德維希港基地進行的專案是開發一個電加熱蒸汽裂解爐。目前,裂解爐透過氣體加熱,每噸烯烴產生約1噸的二氧化碳。巴斯夫已與與沙特基礎工業公司(SABIC)以及林德集團(Linde)簽署一項協定,開發和試驗電加熱蒸汽裂解爐。三方正在對在路德維希港基地建設多兆瓦示範工廠進行相關評估,一旦必要的資金獲得批准,該專案最快將於 2023 年啟動。同時,巴斯夫還正在開發甲烷熱解的零碳排製造氫氣新技術。

比利時安特惠普:希望成為首個在2030年達成淨零排放的一體化基地

巴斯夫安特惠普一體化基地是比利時最大的化工生產基地,也是巴斯夫繼路德維希港之後的全球第二大一體化基地。

巴斯夫希望將該一體化基地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從 2021 年的 380 萬噸在 2030 年減至將近淨零排放。該目標可透過離岸風電場進口的再生能源電力,結合導入新的低排放技術以及計劃在安特惠普港實施的大規模《碳捕集》(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或CCS)專案來實現。目標一旦實現,安特惠普一體化基地將成為第一個在2030年達成淨零排放的石化生產基地。鑒於緊迫的時間規劃,這些措施將同時面臨挑戰,並且需要相關法規的支持,以建立適當的架構條件。

廣東湛江:興建之初即規劃為永續發展的領先者

廣東湛江將成為巴斯夫全球第三大一體化基地。與以天然氣生產動力的石化基地相較,湛江先進的一體化概念和再生能源的使用對大幅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有重要的角色。由此可見,利用再生能源電力代替化石燃料正是關鍵所在。

巴斯夫近日與中國國家電力投資集團公司根據廣東省再生能源交易規則,簽署了一項為期 25 年的再生能源合作架構協定,為其廣東湛江的一體化基地後續裝置採購再生能源電力。該協定是在中國簽署的總量最大、時間最長的再生能源電力購買協定。在這筆交易及其他相關合作的支援下,巴斯夫將進一步加快推動再生能源供電進度,目標到 2025 年為整個湛江一體化基地提供 100% 再生能源電力——這較原先計劃進度超前。巴斯夫將成為中國製造工業使用再生能源電力的領先者。

德國施瓦茨海德:中型生產基地的能源轉型範例

2022年2月,巴斯夫施瓦茨海德有限公司與 enviaM 成立了一家合資公司,以建設一個太陽能發電園區,預計年發電量達到 25 GW時,可滿足該基地目前年電力需求的 10%。這將成為巴斯夫首個直接參與的太陽能大型發電站,自2022年底為德國施瓦茨海德基地生產電動車所需的電池材料提供太陽能。目前,該基地自有的天然氣與蒸汽輪機混合發電站已完成了現代化改造。這個發電站在 2022 年後期開始使用後,其更高的燃料效率將會提升 10% 的發電量,並減少 16% 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下一步計劃:巴斯夫準備提供首批淨零排放和最小化碳足跡相關的產品

薄睦樂表示:「巴斯夫正在其減排目標的道路上有重大進展,而且我們已經準備好了下一步計劃,即透過最小化碳足跡的產品實現永續成長。」透過使用再生能源電力、低碳蒸汽、生物基原料和高效的製程,巴斯夫可提供客戶淨零排放和最小化碳足跡(PCF)的產品。巴斯夫預計此類產品將在中期內供不應求,並且其市場價值將超過自身較高的生產成本。巴斯夫認為,終端消費者將會逐漸朝向淨零排放和最小化碳足跡產品做轉變,原因在於他們對於取代傳統消費產品的需求與日俱增,並希望個人能為減排有所貢獻。因此,巴斯夫的目標是成為首批可以提供大量最小化碳足跡產品的公司之一。

許多巴斯夫的客戶也同樣渴望減少其產品的碳足跡,以實現自身的排放目標,這也對碳足跡計算的透明度提出了新的要求。為此,巴斯夫已經開發了一個內部的數位化解決方案,可以計算約45,000種銷售產品的碳足跡。使用這項工具,巴斯夫目前必須要以工業平均值和商業資料庫的數據為基礎,以涵蓋上游Scope 3的排放。為了提高 Scope 3 排放的透明度,巴斯夫正與供應商密切合作,以改善從他們那裡購買的原材料的數據。巴斯夫透過分享評估和計算方法等知識來支持供應商,並以這種方式為碳足跡計算的標準化做貢獻。

資本支出的結構性方法

在2021年至2025年期間,巴斯夫預計仍然需要近10億歐元的資本支出用於開發低碳排放技術,並在試驗裝置中進行推廣,此一金額已含在巴斯夫的資本支出預算內。一些專案的公共資金已獲得批准,而其他專案的資金預計很快會有所決定。2026年至2030年間,資本支出預計將增加到約20億至30億歐元,同一期間,巴斯夫計劃將第一批全新的碳管理技術進行規模化推廣,並加速再生能源的轉換。之後,預計將有更多的投資用於建造使用新技術的世界級規模的生產基地,並在2030年後進一步擴大再生能源的使用。

更多關於與投資者的相關訊息,詳見: www.basf.com/investor-update-2022 .

 

關於巴斯夫

在巴斯夫,我們創造化學新作用——追求可持續發展的未來。我們將經濟上的成功、社會責任和環境保護相結合。巴斯夫在全球約有111,000名員工,為遍佈全球各類產業客戶的成功做出貢獻。我們的產品分屬六大業務領域:化學品、材料、工業解決方案、表面處理技術、營養與護理、農業解決方案。2021年巴斯夫全球銷售額約786億歐元。巴斯夫的股票在法蘭克福證券交易所上市(交易代號:BAS),並在美國發行存託憑證(交易代號:BASFY)。欲瞭解更多資訊,請上網:www.basf.com

 

1 基於巴斯夫集團Scope 1和Scope 2的排放量; 其他溫室氣體根據《溫室氣體議定書》換算為二氧化碳當量。

 

 

 

 

 

 

 

 

 

李先鳳
台北

位於北海的 Hollandse Kust Zuid 離岸風電場正在建設中。

圖片來源:Flying Focus BV

最後更新March 31,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