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bal Home

1990-2014

從 1989~1990 年的政治巨變以及東德和東歐新興市場的崛起中發現了巨大的成長機會。公司在聯邦德國一個新成立的州收購了施瓦茨海德基地,此外還投資南亞和東亞等高增長市場,並在馬來西亞關丹和中國南京修建了一體化基地,以此擴大全球網路。

1990年,Hans Albers(1925 - 1999 年,1983 - 1990 年任巴斯夫執行董事會主席)在巴斯夫®125 週年慶典上表示:「只有當我們制訂了明確目標,並且願意推動身邊的變化與發展,才能真正打造『具未來性的化工行業』。 [...]巴斯夫希望透過進軍新興市場,積極應對成長和需求變化所帶來的挑戰。[...]我們有義務以負責任的行為向社會證明,化學與自然並非水火不相容,而是能夠和諧共存。這一點在環境保護方面尤其如此。目前巴斯夫正利用全球專業知識,積極開發創新環保解決方案。」

1990 年,巴斯夫成為第一家受日本通商產業省 (MITI) 之邀建立合作研發企業的外國公司。

巴斯夫收購愛克發-吉華集團磁帶業務以擴大產品組合,並對磁性產品業務進行了重組。1991 年,公司將磁帶、錄影帶和磁片業務整合到了新成立的子公司巴斯夫磁性材料有限公司中。

巴斯夫收購東德尼德勞西茨地區的 Synthesewerk Schwarzheide AG 公司,並將其更名為巴斯夫施瓦茨海德有限公司,負責聚氨酯基礎材料和特種產品的生產。在接下來的 10 年裡,巴斯夫先後投資 20 億馬克對基地進行重建、現代化改造和擴建。巴斯夫施瓦茨海德有限公司與其它企業密切合作,參與宣傳施瓦茨海德作為商業中心優勢的活動。

Natural gas storage facility Rehden
位於德國雷登的天然氣儲存設施

Wintershall AG 和全球最大的天然氣生產商、前蘇聯企業 Gazprom(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簽訂合同,聯合銷售蘇聯開採的天然氣。合同內容涉及新天然氣管道及輸送網路的規劃、建設和營運,以及天然氣在西歐的聯合銷售等。作為合約的一部分,Wintershall 投資 40 億馬克用於建設 MIDAL(Mitte-Deutschland- Anbindungsleitung,德國中部管線介面)和 STEGAL(Sachsen-Thüringen-Erdgasleitung,薩克森州-圖林根州天然氣管道)長途管道和位於雷登的天然氣儲存設施。 

1991年,巴斯夫在路德維希港建立了新的生態實驗室,負責各種物質、產品和廢水的生態及環境分析。

煤炭時代的終結:自 1907 年以來一直向巴斯夫供應煤炭的奧古斯都.維多利亞煤礦(位於瑪律)被出售給 Ruhrkohle AG。

1992年,巴斯夫在中國的第一座裝置在南京建成投產。該裝置由巴斯夫負責設計,巴斯夫和合作夥伴共同完成施工,主要生產用於船舶和集裝箱生產的不飽和聚酯(UP 樹脂)。1996 年,巴斯夫出售了在金陵巴斯夫樹脂有限公司的股份。

一座四氫呋喃 (THF) 和聚四氫呋喃 (PolyTHF) 生產裝置在日本四日市建成投產。這些產品主要用作塑膠和氨綸彈性纖維的起始原料,後者可用於生產優質長襪和休閒服裝。

德國統一後,東德碳酸鉀行業啟動了私有化進程;1993年,巴斯夫子公司 Kali und Salz AG (K+S) 與 Mitteldeutsche Kali AG (MdK) 合併,成立了新的 Kali und Salz GmbH 公司。K+S 持有其中 51% 的股份,其餘部分由Treuhand government privatization holding(政府信託私有化控股公司)持有。此次並購使公司跟上了整個德國碳酸鉀行業的優化和結構重組步伐。在進一步優化產品組合的過程中,巴斯夫於 90 年代末出售了 Kali und Salz GmbH 公司的大部分股份,並於 2011 年出售了最後 10% 的股份。

公司根據執行董事會的決議設立了「巴斯夫創新獎」,旨在強調創新的重要性和表彰具有創新精神的員工。1993 年,穀物殺菌劑歐博®(Opus)和 Paliocrom®效果顏料的開發人員獲得首屆創新獎。

1994年,巴斯夫安特衛普基地的蒸汽裂解裝置建成投產。項目投資 13 億馬克,當時是公司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投資。裝置進一步完善了巴斯夫的生產一體化,確保了石化原料的穩定供應。

Steam cracker in Antwerp
位於比利時安特衛普基地的蒸汽裂解裝置

1995 年,位於墨西哥阿爾塔米拉的巴斯夫生產基地建成投產。該基地位於北美自由貿易區,戰略位置十分重要,主要生產分散體、過程化學品、Styropor®和染料。

Jürgen Strube (出生於 1939 年,1990 - 2003 年擔任巴斯夫執行董事會主席)在1996年年會上表示:「巴斯夫在亞洲的成長最為強勁,因為這裡的整體經濟發展可謂是突飛猛進。我們希望抓住此契機,躋身於一流企業之列。客戶同樣如此,他們也在積極拓展在中國、韓國和印度的業務網路。這不僅為巴斯夫快速進軍亞太市場、鞏固領先優勢創造了契機,同時展現了我們對同樣致力於開發亞洲業務的客戶的承諾。」

巴斯夫計畫與馬來西亞國有企業 PETRONAS(馬來西亞國家石油公司)在關丹建立全球最大的丙烯酸單體生產裝置。同時,新裝置也為關丹的一體化基地奠定了基礎。  

巴斯夫收購 Sandoz AG 全球作物除草劑業務的一部分,進一步強化了作物保護業務。此舉提高了巴斯夫作物保護產品在全球,特別是北美地區的銷售額。

霜黴病防治取得重大進展:在經過 13 年的深入研發之後,防霜黴病殺菌劑 Brio 正式上市,代表嗜毬果傘素這種全新殺菌劑活性成分的研究突破。

Innovative fungicide
創新的殺菌劑

1997 年,巴斯夫和赫斯特創建了合資企業 Targor,以整合兩家公司的聚丙烯業務。該公司總部位於德國美因茲,在德國、荷蘭、英國、法國和西班牙擁有生產基地。

一座熱電聯合 (CHP) 裝置在巴斯夫路德維希港基地投入營運。該裝置可同時生產蒸汽和電力,能源利用效率高達 90%。得益於這些燃氣和蒸汽渦輪機,2013 年,巴斯夫 70% 的電力需求實現了自給自足。

總部設在韓國的 KOHAP 集團收購了巴斯夫全球磁帶業務。

1998 年,總部位於美國新澤西州的巴斯夫公司和總部位於達拉斯的 FINA Inc. 開始在德克薩斯州亞瑟港修建全球最大的石腦油蒸汽裂解裝置。該裝置位於 FINA 精煉生產基地內,由巴斯夫負責運營。2001 年 12 月投產後,該裝置主要通過管道為位於德克薩斯州自由港和路易斯安那州蓋斯瑪的巴斯夫一體化基地輸送丙烯和乙烯。

1998 年,可生物解塑膠 Ecoflex上市;8 年後,其下一代產品,包含 75% 可再生原料的 Ecovio 上市。巴斯夫由此成為全球可生物分解和生物基塑膠市場的領先供應商。

BASF’s biodegradable plastic Ecoflex
巴斯夫®的可生物分解塑膠Ecoflex

巴斯夫和殼牌創建合資企業 Elenac,主要生產乙烯,同時負責管理 ROW、巴斯夫聚乙烯試點裝置和研發活動。2000 年 10 月,巴斯夫和殼牌決定將 Elenac、Targor 和 Montell 合併為一家新的合資企業 Basell,負責生產聚烯烴。

巴斯夫股票從票面價值股票(5 馬克和 50 馬克)轉為無面值股票,這為日後將股本轉化為歐元提供了便利。

1999 年 2 月,巴斯夫與其它 16 家大型企業共同協助發起了德國工業「紀念、責任與未來」基金會(Foundation Remembrance, Responsibility and Future)。這些公司向基金會捐獻了大筆資金,用於補償被強迫勞動的工人以及遭到納粹政權迫害的其他受害者。此外他們還建立了「未來基金」,為增進國家之間相互了解的計劃提供支援。除人道主義目的以外,該基金會還希望一勞永逸地解決受害者對這些公司,包括外國母公司和國內外的子公司的索賠問題。巴斯夫向該基金會捐獻了 1.1 億馬克。2000 年 7 月,參與企業聯合簽署了關於發起「紀念、責任與未來」基金會的最終聲明。  

巴斯夫與瑞典合作夥伴、種子生產商 Svalöf Weibull 建立了自己的作物生物技術研究公司——巴斯夫作物科技有限公司,巴斯夫和 Svalöf 分別持股 85% 和 15%。新公司在兩家合作夥伴下屬的生產基地開展研究,並與大學在研究計劃中展開合作。其目的在於開拓農業和營養方面的新業務領域,如開發耐寒/耐旱作物,或含有 Ω-3 脂肪酸的作物,後者可用於對抗心血管疾病。2008 年,巴斯夫收購了巴斯夫作物科技 100% 的股份。

經過三年的研發,巴斯夫在全球化工行業率先推出了生態效率分析。這種新工具可説明巴斯夫對產品或生產工藝的整個生命週期進行分析,由此權衡經濟和環境因素。生態效率分析綜合考慮原材料、能耗、排放、回收與廢物處理方案等多種因素。如產品生態效率低下,且難以改進,巴斯夫將尋找相應的替代方案。

位於馬來西亞巴錫爾古當的 Ultramid 和 Ultradur 生產裝置建成投產。2005年,年產量從 3 萬噸增加到 4.5 萬噸。

2000年,巴斯夫與美國家用產品公司達成收購其作物保護業務的協議,使農化部全球銷售額翻倍成長。

巴斯夫在亞洲的第一座一體化基地在馬來西亞關丹建成投產。新基地涵蓋了丙烯酸單體、羰基合成醇和丁二醇三大增值鏈,是巴斯夫亞太區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國政府批准巴斯夫與中方合作夥伴中石化在南京修建石化一體化基地。2001 年,基地舉行奠基儀式;巴斯夫由此成為中國化工行業最大的外國投資商。

2000 年 7 月, 巴斯夫成為聯合國《全球契約》倡議的創始成員,與其它非政府組織、企業、跨國公司、勞工代表以及學界、政界領導人物攜手制訂負責任的增長戰略。通過加入這一倡議,巴斯夫向世人承諾積極宣傳和貫徹《全球契約》在人權、勞資關係、環境保護和反腐等方面的原則。作為《全球契約》合作項目的一部分,巴斯夫還與來自公共領域及/或非政府組織的代表共同開展聯合專案。  

為了提高競爭力,巴斯夫將紡織品染料業務與 DyStar(拜耳和赫斯特的合資企業)進行了合併。用於牛仔褲生產的巴斯夫靛藍染料以及甕染料、分散體和活性染料與 DyStar 的產品線互為補充。新成立的 DyStar Textilfarben GmbH & Co. Deutschland KG 總部位於法蘭克福,是全球最大的紡織染料供應商。巴斯夫持有公司 30% 的股份,拜耳和赫斯特分別持股 35%。

2001 年 3 月,總部位於伊利諾州的雅培製藥公司收購了巴斯夫的製藥業務。

巴斯夫收購日本武田藥品工業株式會社的維生素業務,使公司一躍成為全球第二大維生素生產商。直至今日,巴斯夫仍是全球領先的維生素生產商之一,產品被廣泛用於人類和動物營養領域。

6 月,巴斯夫成為第一批建立可持續發展理事會的企業之一,這確保了可持續發展原則在整個集團得到有效貫徹。

巴斯夫按照「專注於未來發展」的企業格言實施了新的組織架構,透過 38 個地區業務部和 10 個全球業務部進一步貼近客戶、拓展市場網路。

2001 年 9 月,F 500 吡唑醚菌酯(一種新的嗜毬果傘素)生產裝置在施瓦茨海德基地投產,這進一步完善了 Opera、凱潤和 Comet 等活性成分產品組合。2010 年 4 月,第二座 F 500 生產裝置建成投產。

2002 年,巴斯夫獲准在中國上海修建聚四氫呋喃 (PolyTHF) 和四氫呋喃 (THF) 一體化生產裝置。新裝置於 2005 年投產,年產能 6 萬噸,是全球最大的聚四氫呋喃生產裝置。

Ellba Eastern Singapore by night
新加坡Ellba Eastern基地夜景

同年,巴斯夫與殼牌各持股 50% 的合資企業 Ellba Eastern (Pte.) Ltd. 開始在新加坡生產苯乙烯和環氧丙烷。其規模在當時的亞洲名列第一。 

安特衛普基地的超吸水性樹脂裝置投產,這是當時全球最大的同類裝置,巴斯夫由此鞏固了在全球丙烯酸和酸衍生物市場的領先優勢。2010 年 3 月,第 100 萬噸超吸水性樹脂完成生產。該裝置年產能為 17.5 萬噸。

巴斯夫在路德維希港基地發起了一個名為“Site future here & now!” (基地未來:就在眼前)的計劃,旨在確保公司主基地的安全,並推動其策略發展。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措施就是為路德維希港基地任命了一名營運總監。專案推動三年後,於 2005 年成功結束;基地長期生產成本減少 4.8 億歐元/年。

2003 年,路德維希港基地建立了當時最先進的物流中心。作為歐洲最大的化學品運輸站,該中心針對包裝產品進行了專門的優化,可代替路德維希港和曼海姆的近 50 座小型外部存儲設施。此外,新中心還將整個地區每年的卡車運輸次數減少了 25000 次。

收購拜耳作物科學公司的 Fipronil 殺蟲劑和部分種子處理殺菌劑業務進一步增強了巴斯夫的作物防護產品組合。

全球最大的天然氣生產商、俄羅斯公司 Gazprom(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與巴斯夫子公司 Wintershall 創建合資企業 Achimgaz,以開發西西伯利亞地區的烏連戈伊氣田。這是德國生產商首次主動參與俄羅斯天然氣生產。

一座世界級的高純度甲基磺酸生產裝置在路德維希港基地投產。它採用了巴斯夫開發的創新流程,幾乎不產生排放;其產品主要用於電子行業。

巴斯夫首次公佈全球環境保護與安全長期目標,並持續報告目標執行進度。

賀斌傑博士(生於1946 年,2003 - 2011 年任巴斯夫執行董事會主席)在2004年報告中表示:
「我們將巴斯夫未來發展路線圖命名為『巴斯夫 2015』策略。全體員工的日常工作必須按照四大策略方針進行:

  • 獲取高於資本成本的利潤
  • 幫助客戶取得更大的成功
  • 建立行業最佳團隊
  • 確保可持續發展

作為 The Chemical Company,巴斯夫致力於透過『巴斯夫 2015』保持我們在化工行業的領先地位。我們秉承這樣的承諾和目標,自信地邁向未來。無論是我們的品牌,還是全新的標識和企業形象設計,都展現了新策略的精神。」

Dr. Jürgen Hambrecht, Chairman of the BASF Board of Executive Directors from 2003 to 2011
賀斌杰博士,2003年至2011年擔任巴斯夫®執行董事會主席

巴斯夫收購美國泡沫企業,以此增強面向硬質泡沫的聚氨酯組合料業務。其主要用途包括屋頂和牆面保溫隔熱、步入式冷凍系統、船舶建造和衛生設施等。

在羅馬尼亞的 Sighisoara,巴斯夫子公司 Wintershall 與 Romgaz 開始生產天然氣。雙方預計每日開採量約為 30 萬立方公尺。

寶潔公司在歐洲市場推出由巴斯夫巴數特泡沫製成的產品,包括 Mister Clean Magic Eraser 等品牌。寶潔公司向巴斯夫頒發卓越合作與創新獎。時至今日,巴數特仍被用作環保型隔音材料。

巴斯夫一座世界級的檸檬醛生產裝置在路德維希港基地投產,年產能 4 萬噸。檸檬醛是維生素 A 和 E、類胡蘿蔔素以及香氛化工品生產的起始原料,同時也是巴斯夫精細化學品業務的重要組成部分。

巴斯夫、拜耳和赫斯特將 DyStar(位於法蘭克福的紡織染料製造商)出售給了美國的私募集團Platinum Equity。
2005 年 1 月,巴斯夫收購德國默克集團有限公司全球電子化學品業務,一躍成為世界領先的電子化學品供應商,主要服務於快速增長的半導體和平板行業。

巴斯夫開始在馬來西亞吉隆玻建立地區共用服務中心,負責巴斯夫集團下屬公司在亞太地區 15 國的財務會計、資訊技術和人力資源。在柏林,巴斯夫建立了巴斯夫歐洲服務有限公司,即歐洲區共用服務中心。

巴斯夫與另外八家公司發起了 Wissensfabrik – Unternehmen für Deutschland(知識工廠——德國商業),專注於推動教育和創業公司發展。

根據美國商業雜誌《Forbes》的調查結果,巴斯夫當選為全球「最受讚賞的化工公司」。

巴斯夫和殼牌化學出售了雙方各持股 50% 的合資企業 Basell(全球領先的聚烯烴生產商之一)。

一座新的高效熱電聯合電廠在路德維希港並網發電。該電站發電量為 480 兆瓦,每小時可生產蒸汽 650 噸。它取代了 1999 年停止運行的中央煤電站。

BASF inaugurates its new integrated Verbund site in Nanjing with a traditional ceremony
巴斯夫®以中國傳統方式慶祝其在南京合資建設的一體化基地投產

巴斯夫與中國石化聯合修建的南京一體化基地建成投產。新基地坐落在揚子江畔,占地 220 公頃。在尖端技術的支援下,一座蒸汽裂解裝置和九座下游裝置如期投入運行。兩家合作夥伴共投資 29 億美元,是巴斯夫歷史上規模最大的投資計劃。 

巴斯夫與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就歐洲能源供應達成協議,涉及德-俄、波羅的海管道、北溪等項目,首條管道於 2011 年投入使用。此外,雙方還就 Yuzhno Russkoye 氣田的開發達成了一致。西西伯利亞地區天然氣田於 2008 年開始生產。

巴斯夫進一步擴大產品組合,使業務更加以客戶為導向,同時以創新和成長推動業務發展。

2006 年,巴斯夫收購催化和表面處理行業的領先企業安格公司,這是公司歷史上最大的收購案。安格總部位於紐澤西州伊澤林市,曾於 1976 年發明三元催化轉化器,為催化轉化器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兩家公司合併後,巴斯夫不但一舉成為這個繁榮市場的全球領先供應商,也將業務擴展到了特性塗料等高成長市場。

巴斯夫收購了總部位於德國的德固賽公司的全球化學建材業務,包括 50 多個國家的生產基地和銷售中心,以及位於德國特羅斯特貝格的研發中心。

此外,巴斯夫還完成了對莊臣聚合物公司的收購,使水性技術與樹脂產品組合互為補充,同時強化了公司在北美地區的網絡。

巴斯夫在亞洲建立了第一個奈米技術研究中心。到 2009 年底,巴斯夫共向位於新加坡的全球研究中心投資 1600 萬歐元,用於奈米結構表面、有機光伏和印刷電子產品這三大領域的研發。

東麗巴斯夫 PBT 樹脂有限公司(巴斯夫股份有限公司與日本東麗科技工業股份有限公司各持股 50% 的合資企業)按期投入運營,其位於馬來西亞關丹一體化基地的世界級生產裝置主要負責生產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醇酯 (PBT)。

2006 年和 2008 年,巴斯夫分別啟動了 Generations@Work 和「多元化 + 包容性」計劃,以應對人口和社會方面的挑戰。

BASF opens its new polyurethanes plant in Shanghai
新的巴斯夫®聚氨酯生產裝置在上海投產

巴斯夫、亨斯邁和中方合作夥伴在上海化學工業園的異氰酸酯一體化生產裝置建成投產,這是巴斯夫在中國的第二大投資專案。二苯基甲烷二異氰酸酯和甲苯二異氰酸酯是生產聚氨酯的重要原料。

巴斯夫和陶氏化學公司在巴斯夫安特衛普基地為過氧化氫 (HP) 法制環氧丙烷 (PO) 裝置奠基,這是全球第一套 HPPO 裝置。環氧丙烷是聚氨酯行業的重要原料。

巴斯夫再度入選世界知名的氣候領導者指數,該指數旨在表彰對應對氣候變化和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做出重要貢獻的企業。

2007 年,一座年產 18 萬噸的超吸水性樹脂生產裝置在德克薩斯州自由港投產。與此同時,位於比利時安特衛普基地的超吸水性樹脂生產裝置產能從 6 萬噸增加至 17.5 萬噸。 

一座新的聚氨酯特種產品生產基地在中國浦東建成投產:巴斯夫聚氨酯特種產品(中國)有限公司是公司在亞洲最重要的三大創新中心之一。 

歐洲化學品法規 REACH 正式生效,它主要涉及到化學物質的註冊、評估和批准,以確保人類健康和環境得到良好的保護。此外,它還致力於推動替代測試方法的應用。到 2018 年,巴斯夫將完成 2000 多種物質的註冊。

巴斯夫將預混料業務的大部分股權出售給了 Nutreco(荷蘭一家動物營養公司)。

巴斯夫和孟山都希望在作物生物科技產品研發和銷售方面保持長期合作,並斥資 15 億美元用於高抗逆性、高產作物的開發。

Monsanto wheat

2008 年,巴斯夫正式轉化為一家歐洲股份公司,為化工行業做出了表率。此舉旨在強調「對歐洲的承諾」;同時,公司更名為巴斯夫歐洲公司 (Societas Europaea)。

據巴斯夫 CO2 綜合報告顯示,巴斯夫將產品生產、使用和處理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減少了三分之二,以此推動氣候保護。巴斯夫是全球第一家發佈碳排放詳細資訊的公司。

2009 年 4 月,巴斯夫完成對汽巴公司(總部位於瑞士巴塞爾)的收購,成為全球領先的造紙化學品和水處理產品供應商。2010 年,巴斯夫將巴斯夫瑞士有限公司位於 Wädenswil 的兩個生產基地和汽巴有限公司整合到巴斯夫瑞士有限公司,總部設在巴塞爾。

巴斯夫針對經濟危機採取了快速得力的措施,如暫時關閉生產裝置、削減產能、進行維護、實施彈性工作制等等。

九月,南京一體化基地擴建專案舉行奠基儀式。巴斯夫計畫投資 14 億美元用於擴建蒸汽裂解裝置和三座其它現有裝置,並建造 10 座新裝置。

在巴西瓜拉廷格塔,一座年產 6 萬噸甲醇鈉的新生產裝置建成投產;甲醇鈉是生物柴油高效生產所需的一種關鍵原料。

2010 年底,巴斯夫完成對特種化學品公司科寧(總部位於德國萊茵河畔林茨蒙海姆)的收購,由此成為個人護理產品市場的領導者,同時也擴大了可再生原料產品組合。

苯領是巴斯夫和英國英力士工業控股有限公司 2011 年建立的合資企業,主要負責兩家公司的全球苯乙烯業務。雙方各持股 50%。

巴斯夫計畫加強其全球領先的化工公司的地位。2011年,公司將其未來發展的遠大目標定為「創造化學新作用」策略。
到2050年,全球人口將達到90億。一方面,激增的人口將為全球帶來巨大挑戰;另一方面,巴斯夫也看到了大量的機會,尤其對於化工行業而言。

博凱慈博士(生於1958年,2011 年起任巴斯夫執行董事會主席)在2011年12月於路德維希港舉行的記者會上指出,公司在過去幾年憑藉成功的策略獲得了領先地位。「我們將在此基礎上再接再厲,為滿足全球人口成長所帶來的需求做出更大貢獻。」

巴斯夫根據以下四個策略原則抓住機會,發揮關鍵作用:

  • 凝聚集團整體力量增加價值
  • 追求創新幫助客戶更加成功
  • 引領可持續發展解決方案
  • 建立最佳團隊

博凱慈表示:「我們公司的宗旨是:創造化學新作用——追求可持續發展的未來。」

Plant biotechnology research in the greenhouse, Research Triangle Park, North America
北卡羅萊納州研究三角園區的植物生物科技研究

2012 年,作物科技業務將作物生物科技方面的重點放在了北美和南美等主要市場,並重新調整了產品組合和生產基地策略。巴斯夫作物科技業務部的總部也從林柏格霍夫遷至美國。研發工作則主要放在羅利、根特和柏林進行。所有專門針對歐洲市場的產品(包括 Amflora)均停止開發和商業化。

2012 年 11 月,甲苯二異氰酸酯(TDI)生產裝置奠基儀式正式舉行。TDI 是聚氨酯生產中的重要原料。這座新裝置是世界上唯一一條年產量達到 30 萬噸的生產線。

Kurt Bock at the stakeholder’s meeting 2013
博凱慈博士出席2013年股東年會

博凱慈博士在2013年股東年會上表示:
「巴斯夫是一家科技型公司。我們堅信,研究可以解決任何問題。這種信念使我們獲得了極大的成功。2015 年巴斯夫將迎來誕生 150週年。回首 1865 年,再與現在進行比較,不難看到公司一直在發展變化。

然而,我們的前進動力卻始終未變:發現改變社會的趨勢和人們的需求,並加以滿足。這就意味著我們在出售新產品之前需要進行大量的研究、開發和測試。這就是創新誕生的方式。這一點也體現在了我們的企業宗旨中:創造化學新作用——追求可持續發展的未來。」

Kurt Bock at the stakeholder’s meeting 2013
專為建築和冷凍冷藏行業研發的全新高性能隔熱材料 Slentite

經過長達七年的研發,巴斯夫推出了專為建築和冷凍冷藏行業所開發的全新高性能隔熱材料 Slentite。試點裝置奠基儀式在 Lemfoerde 舉行。

巴斯夫在路德維希港建立了德國第一個員工工作-生活管理中心 ("LuMit")。在這裡,巴斯夫為員工提供了工作-生活平衡方面的豐富活動,主要包括工作和家庭、運動和保健 (LuFit) 以及巴斯夫基金會提供的社會諮詢 (LuCare)。

BASF first employee center for work-life management
巴斯夫®的第一個員工工作-生活管理中心

2014 年,巴斯夫集團全球員工總數約為 112,000 人。公司的產品涵蓋化學品、塑膠、特性產品、作物保護產品以及原油和天然氣。巴斯夫在八十多個國家設有子公司,向世界各地的業務合作夥伴銷售產品。我們在全世界擁有六個一體化(Verbund)基地和其它約 380 個生產基地。路德維希港一體化基地是全球最大的綜合性化工基地。

2015 年年巴斯夫迎接 150週年誕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