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发展

生态效益分析

生态效益分析的目的是协调经济与生态。这涉及对替代方案进行全面研究,包括总成本的确定和整个生命周期生态影响的计算。 

生态效益分析关注环境影响与产品成本效益的比例。它帮助巴斯夫、巴斯夫的客户以及客户的客户决定哪些产品在生态和经济上都是最佳选择。此外,生态效益分析还可以用来识别在环境影响和成本方面进行改进的方法。 

巴斯夫于 1996 年提出这一整体性方法,成为化工行业首批推行该理念的企业。生态效益分析是在 2016 年 NSF 国际认证。该方法遵循 ISO 14040:2006 和 14044:2006 环境生命周期评估标准,生命周期成本评估与生态效益的整合则基于 ISO 14045:2012。 

例如,通过生态效益分析可助力客户在价值链中减少能源和资源消耗,推动可持续发展。 

全生命周期评估方法

区别于产品或制造工艺的生命周期,生态效益分析采用整体视角,涵盖从原材料采购、产品制造使用到废弃或回收的全过程。例如:分析不仅包含巴斯夫使用的产品对环境的影响,也涉及由他人制造的原料,同时考虑终端用户的消费行为以及多种回收处置方案。在近期与软包装行业加工解决方案供应商Comexi合作的生态效益分析案例中,双方旨在找出生态效益最优的复合粘合剂技术。因此,基于上述生态效益方法论,对溶剂型聚氨酯(SB)、无溶剂聚氨酯(SL)、水性聚氨酯(WB-PU)和水性丙烯酸(WB-A)复合粘合剂进行了分析比较。满足客户需求需要消耗多少能源?会产生哪些排放和废弃物?包装参数与成本表现如何?这类问题有助于确定最符合客户需求且最具生态效益的解决方案。 

环境指纹图谱 

生态效益分析如何运作? 

首先基于相关性检查,从多个类别评估环境影响。筛选出占总影响 80% 以上的关键环境影响类别。所有产品环境足迹(PEF)类别均可入选,最常见的相关类别包括: 

  • 原材料消耗(资源枯竭) 

  • 水资源消耗(用水量) 

  • 土地利用 

  • 人类毒性潜在风险(毒性) 

  • 富营养化(淡水/海水) 

  • 酸化(酸化潜势AP) 

  • 臭氧消耗(臭氧消耗潜势ODP) 

  • 光化臭氧生成(光化臭氧生成潜势POCP) 

  • 气候变化(全球增温潜势GWP) 

综合这些独立数据可得出产品或过程的整体环境影响,并汇编经济数据,将制造或使用产品产生的各类成本纳入计算。结合经济数据和总体环境影响进行生态效益比较分析。 

经济与生态数据绘制于生态效益组合矩阵:横轴表示成本,纵轴表示环境影响。该图表展示了不同方案之间的产品/过程生态效益的对比,能帮助我们做出前瞻性决策了。生态效益分析不仅可用于制定战略决策,还能对发掘潜在的生态与经济改进空间有帮助。 

生态效益组合矩阵与生态效益指数 

巴斯夫生态效益分析的生态评估基于 DIN EN ISO 14040 和 14044 标准,自 2012 年起经济评估及整合分析以 ISO 14045 为基础。 

该方法于 2019 年通过 NSF(美国)认证。 

巴斯夫生态效益分析帮助识别产品的可持续发展驱动因素 (英文)

生态效益分析二十周年纪念 

纪念图书《巴斯夫生态效益分析——二十年的成功历程》详细介绍了该方法的起源及其在过去二十年中的发展历程,并展示了众多研究案例。您可以在此处订购该书。 

更多生态效益分析的研究案例 (英文)

常见问题解答 

生态效益分析是什么?

 如何运用生态效益分析? 

生态效益分析的工作原理与标准是什么? 

生态效益分析与其他概念,如生命周期清单、生命周期评估或碳足迹等有何区别? 

如何确定各影响类别的权重? 

对终端消费者有何影响? 

哪些产品接受过生态效益分析? 

生态效益分析方法论如何创立? 

该方法是否经过认证?

生态效益分析是洗绿的工具? 

生态效益分析会带来哪些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