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siness & Financial News | February 26, 2021

巴斯夫2020年業績表現

巴斯夫集團:銷量與價格雙提升  2020年第四季業績表現亮眼

  • 2020年擬議每股配息3.30歐元(2019:3.30歐元)

  2021年展望:

  • 銷售額為610億至640億歐元之間(2020:591億歐元)
  • 不計特殊項目的息稅前收益為41億至50億歐元之間(2020:36億歐元)

 

巴斯夫歐洲公司執行董事會主席薄睦樂博士(Dr. Martin Brudermüller)在發佈2020年財務報告時表示:「在充滿挑戰的2020年,巴斯夫以強勁的業務表現收盤。」巴斯夫不計特殊專案的息稅前收益超出公司2020年10月公佈的預測數字,亦高於分析師的共識預測,因此公司於2021年1月20日公佈了相關的初步資料。

薄睦樂表示:「公司2020年第四季在所有區域的銷量均為成長。在大中華區,我們的銷量持續達兩位數的成長,幾乎所有業務領域在第四季的銷量都有提升。」在2020年第四季,巴斯夫一些產品線的利潤顯著提升,例如異氰酸酯;固定成本下降也有助於這一季的業績表現。

巴斯夫集團2020年第四季銷售及收益情況

2020年第四季銷售額較2019年同期提升8%,為159億歐元,銷量成長7%;銷售價格亦提升7%,主要來自於表面處理技術業務領域、農業解決方案業務領域和材料業務領域的價格提升。收購索爾維 (Solvay) 聚醯胺業務貢獻了1% 的產品組合效應。不利的匯率為銷售額帶來了7% 的負面影響。

2020年第四季不計特殊項目的息稅、折舊及攤銷前收益提升15%,為21億歐元。息稅、折舊及攤銷前收益為20億歐元,2019年第四季為16億歐元;第四季不計特殊項目的息稅前收益提升32%,為11億歐元。這一增長主要來自於材料業務領域、化學品業務領域以及工業解決方案業務領域收益的顯著提升,不僅完全抵消來自其它業務領域的負面影響,還能帶來正面貢獻。息稅前收益中的特殊項目共計為負1.81億歐元,2019年第四季這一項目為負2.63億歐元。2020年第四季息稅前收益較2019年同期提升61%,為9.32億歐元。

巴斯夫集團2020全年銷售及收益情況

巴斯夫2020全年銷售額為591億歐元,與2019年幾乎持平。價格上漲和積極的產品組合效應幾乎抵消了不利的匯率及銷量影響。

不計特殊項目的息稅、折舊及攤銷前收益為74億歐元,較2019年下降11%。息稅、折舊及攤銷前收益為65億歐元,2019年為82億歐元。2020全年不計特殊項目的息稅前收益為36億歐元,較前一年下降23%。受疫情影響,除了工業解決方案業務領域不計特殊項目的息稅前收益與2019年持平之外,所有業務領域收益均下降。這主要由於上游業務——化學品業務領域及材料業務領域的貢獻顯著下降。2020年汽車行業需求大幅下降亦對表面處理技術業務領域的收益造成了不利影響。

2020全年息稅前收益為負1.91億歐元,2019年為42億歐元。整體而言,息稅前收益中的特殊項目為負38億歐元,2019年為負4.42億歐元。特殊項目的增加主要是由於2020年第三季不動產、廠房、設備及無形資產無現金流影響的減值所致。

巴斯夫集團2020全年現金流情況

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為54億歐元,2019年全年為75億歐元。巴斯夫財務長Hans-Ulrich Engel表示:「儘管疫情對我們的業務帶來了負面衝擊,我們還是達到23億歐元自由現金流的穩健表現,2019年這一數據為37億歐元。」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下降主要是由於淨收益下降,以及淨營運資金所綁定現金額的提升;無形資產、不動產、廠房及設備的開支下降部分抵消了此一影響。

擬配股息3.30歐元

薄睦樂表示:「儘管環境艱難,確保股息可靠支付仍是我們的首要任務。」巴斯夫執行董事會及監事會因此依舊決定將配發股息3.30歐元,總共支付股東30億歐元,與去年持平。巴斯夫2020年底股價為64.72歐元,這意味著公司提供了5.1% 的高現金殖利率。

長期資金報酬率大幅降低,巴斯夫仍發放年終獎金

巴斯夫2020年長期資金報酬率(ROCE)為1.7%,而2019年為7.7%。息稅前收益是造成這一數字下降的主要原因,主要受到29億歐元非現金流減值的不利影響。

這對與業績表現和長期資金報酬率連動的員工獎金也造成了影響。2020年,巴斯夫長期資金報酬率低於公司的獎金發放標準。儘管如此,執行董事會仍決定發放獎金給員工,表示對員工辛勤付出的肯定及感謝。薄睦樂表示:「在疫情的衝擊下,巴斯夫團隊,包括每一位員工,都付出了極大的努力共度難關。我們希望以此表達對大家的感謝。」公司將支付3.6億歐元的獎金給員工。

非財務指標完成情況

巴斯夫希望到2030年實現二氧化碳排放總量維持不變,並在產量增加的同時,將生產基地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和能源購買量保持在2018年水準。2018年,巴斯夫全年排放量為2190萬噸二氧化碳當量。2020年,這一數字變為2080萬噸二氧化碳當量,較去年成長了3.5%(2019年排放量為2010萬噸二氧化碳當量)。提升能源效率、優化製程工藝以及降低產量有效降低了排放,但是2020年1月巴斯夫收購索爾維聚醯胺業務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這一影響。

另外,巴斯夫的目標是至2025年實現「超越型產品」(Accelerator products)銷售額達220億歐元。2020年,巴斯夫此類產品的銷售額為167億歐元,較2019年150億歐元的銷售額成長了11%。其中,表面處理技術和農業解決方案業務領域在「超越型產品」上的積極發展是銷售額成長的主要原因。

進一步強化永續發展

薄睦樂表示:「2020年,我們在永續發展的道路上有許多關鍵性里程碑。在碳管理專案方面,巴斯夫啟動了一個用於甲烷熱解的中試裝置。這是我們邁向零二氧化碳排放的基礎上大規模生產氫氣的重要一步,並且從中期來看,這是一種比水電解更加節能的替代方法。」

巴斯夫在美國德州的兩個生產基地——自由港和帕薩迪納近期獲得了再生能源的使用權。目前,巴斯夫全球有19個生產基地可部分或全部使用再生能源。

在「循環經濟」計畫方面,巴斯夫已成功在市場上推出了第一批「化學循環」產品,預計在今年將有進一步成長。

巴斯夫集團2021年展望

巴斯夫預計,因新冠疫情導致急劇下滑的全球經濟將在2021年復甦。但是,未來發展仍具有高度不確定性,故公司預測需考慮較多因素,包括全球供應鏈再次遭受重大破壞的風險,以及由此為整體經濟帶來的負面影響等。薄睦樂表示:「如果不出現以上負面因素,我們有信心能夠獲得預測範圍內的較高收益。」

巴斯夫預測,假設客戶產業有所成長,特別是汽車行業,與2020年相比,全球經濟將實現4.3% 的顯著增長。預計全球化學產品生產增速為4.4%,遠高於上年水準。 公司預測,布蘭特原油每桶的平均價格為50美元,匯率方面為1歐元兌換1.18美元。

基於這些假設,巴斯夫的目標是將銷售額提高到610億歐元至640億歐元之間。巴斯夫集團不計特殊項目的息稅前收益預計在41億歐元至50億歐元之間。預計長期資金報酬率(ROCE)在8.0% 至9.2% 之間。

巴斯夫預計,到2021年,「超越型產品」的銷售額將在180億歐元至190億歐元之間,公司的碳排放量將穩定在2050萬噸至2150萬噸之間。

投資在有機式成長

薄睦樂還對未來的投資進行了展望。在2021年至2025年間,巴斯夫計畫的資本支出總額為229億歐元。亞太區將佔投資的41%,歐洲將佔39%。巴斯夫計畫在2021年的整體投資為36億歐元。

 

關於巴斯夫

在巴斯夫,我們創造化學新作用——追求可持續發展的未來。我們將經濟上的成功、社會責任和環境保護相結合。巴斯夫在全球約有110,000名員工,為遍佈全球各類產業客戶的成功做出貢獻。我們的產品分屬六大業務領域:化學品、材料、工業解決方案、表面處理技術、營養與護理、農業解決方案。2020年巴斯夫全球銷售額約590億歐元。巴斯夫的股票在法蘭克福證券交易所上市(交易代號:BAS),並在美國發行存託憑證(交易代號:BASFY)。欲瞭解更多資訊,請上網:www.basf.com

 

2021年2月26日,您可以透過以下巴斯夫官網連結獲得更多資訊:

巴斯夫集團2020年度報告(台灣時間下午2:00起)

 

basf.com/overview (英語)  
basf.com/uebersicht (德語)  
新聞稿(台灣時間下午2:00起)  
basf.com/pressrelease (英語)  
basf.com/pressemitteilungen (德語)  
記者會現場直播(台灣時間下午4:00起)  
basf.com/pcon (英語)  
basf.com/pressekonferenz (德語)  
演講(台灣時間下午4:00起)  
basf.com/pcon (英語)  
basf.com/pressekonferenz (德語)  
分析師及投資者會議直播(台灣時間下午6:00起)  
basf.com/share/conferencecall (英語)  
basf.com/aktie/telefonkonferenz (德語)  

 

您可以透過下方連結下載新聞圖片與視訊素材:

照片
basf.com/pressphotos (英语)  
basf.com/pressefotos (德语)  
視訊素材  
tvservice.basf.com/en (英语)  
tvservice.basf.com (德语)  

年度記者會即時照片

(台灣時間2月26日下午8:00起)

 
basf.com/Pressphoto-Database/pc (英語)  
basf.com/Pressefoto-Datenbank/pk (德語)  

薄睦樂博士電視採訪

(台灣時間2月26日下午9:00起)

 
basf.com/tv-interviews_en (英語)  
basf.com/tv-interviews_de (德語)  

 

前瞻性聲明

本新聞稿內容包含以巴斯夫管理層的當前預計、估計和期望以及現有資訊為基礎的前瞻性聲明。這些聲明並不保證未來的業績,聲明中涉及難以預計的風險和不確定因素,並且對未來事件的假設並不精確。許多因素可能導致巴斯夫的實際結果、業績或成就與這些聲明明示或暗示的情況不一致。對於本新聞稿包含的前瞻性聲明,我們不承擔任何新責任。

李先鳳
巴斯夫台灣
台北
Immer mehr Elektroautos werden jedes Jahr weltweit zugelassen. Gleichzeitig sind die Rohstoffe für ihre Batterien begrenzt und deren Gewinnung ist mit negativen Umweltauswirkungen verbunden. BASF-Forscher am Standort Ludwigshafen arbeiten daher an einem neuen chemischen Verfahren, damit das in der Batterie enthaltene Lithium in hochreiner Form zurückgewonnen werden kann. Dabei werden zudem Abfälle vermieden und der CO2-Fußabdruck gegenüber bisherigen Recyclingverfahren gesenkt. Im Recyclingprozess entsteht die sogenannte „Schwarze Masse“, die von Laborant Stefan Schleicher (links) und Chemikerin Dr. Birgit Gerke (rechts) aufgearbeitet wird.
新聞圖片
最後更新February 26,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