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分钟中继站
见证巴斯夫电池材料创新如何为全球短片竞赛带来灵感,共同探索我们为何对电动交通的未来充满信心。
15 分钟中继站
见证巴斯夫电池材料创新如何为全球短片竞赛带来灵感,共同探索我们为何对电动交通的未来充满信心。
尽管电动交通是实现全球减排的解决方案之一,人们依然对它的实用性保持谨慎态度,例如续航里程和充电时长。巴斯夫动力电池材料创新的目标,是实现中型电动汽车单次充电的行驶里程翻倍、电池体积减半、寿命延长;到 2025 年,单次充电时间大幅缩减至 15 分钟,仅仅是享用一杯咖啡的时间。
点击此处了解更多关于三个获奖短片创意及其团队的信息。
15分钟:为爱车充电之余,如何为自己加油?
我们的创新团队与全球创意平台 Filmaka 合作,汇聚众多电影制片新秀。他们将为我们娓娓道来:当2025年我们仅仅需要15分钟便能完成电动汽车充电时,世界各地的人们可以如何利用这15分钟为自己的生活加油?
此次活动名为”15 分钟中继站”,参赛者围绕这一主题,通过提交原创短片创意来回答这一问题,其中获胜的三名幸运新秀将获得资金,实现他们的短片创意。
我们也想知道您会如何利用这 15 分钟的充电时间为自己“加油"?
请发布含话题标签#充电15分钟#和#乐见未来#,的微博内容,加入@巴斯夫大中华 的微博讨论吧!
塑造电动交通的未来
正极活性材料是决定电动汽车动力电池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将帮助我们促进电动交通变为现实。我们的研究人员采用多种方法来提升材料的特性:金属的组成、材料颗粒的大小与分布、孔隙度和表面特性的调节等。这些对正极活性材料的性能起着决定性的影响。
数字化加速研究
我们使用小型测试电池对材料进行研究和检测的过程中,每天都生成超过 7000 万的数据。机器学习与我们的超级计算机 Quriosity 能帮助预测并分析材料特性,加速我们的研究过程。
我们的电池材料创新愿景
我们不断研发并推出可持续化学解决方案,应对地球的诸多重大挑战。在全球范围内,我们相信先进减排技术的持续发展与电动汽车需求的不断增长和应用将有助于减少全球排放,改善全球空气质量。
减少排放,降低空气污染对中心城区的影响,将打造更为宜居的环境,有利于人们的健康。
正极活性材料通常由锂化金属氧化物组成。合成第一步是用氢氧化钠沉淀出各类金属盐。
我们的物理实验室科学家检测了从全自动取样器中提取的样品。借助分析法,他可以确定样品的粒径分布,这将对最终产品的特性产生巨大影响。
巴斯夫正在全球范围内研究创新型正极材料,旨在使电动汽车成为现实。在日本尼崎市研究中心,我们的科学家正在检测实验室中研发的正极活性物质。
经电子显微镜扫描后显示的镍钴铝 (NCA) 正极活性材料图像:由于单个球粒的大小不同,可以实现更高堆积密度的正极。高的堆积密度可以得到高的能量密度,这是实现电动汽车更长的行驶里程的前提之一。
化学实验室科学家在为软包电池的封口做准备。这些小型测试电池用于研究正极活性材料的长期稳定性。
化学实验室科学家检测了含有巴斯夫正极材料的软包电池。电动汽车的锂离子电池可包含数百个这样的电池。
为了生产小型测试电池,实验室科学家将正极活性材料浆料倒在铝箔上。 然后将涂布好的极片干燥并压实,之后加工成锂离子电池正极(中国上海)。
在精确控制的温度条件下对小型测试电池进行长期循环测试研究:这些小型电池已经为评估电动汽车电池整个使用期间的性能提供了非常精确的数据。(中国上海)
用于高性能电池的先进正极活性材料电子显微镜扫描图像。该材料由微米级大小的颗粒构成。通过调节颗粒的化学成分和形态,可以达到高能量密度和不同的晶体结构。基于此,电动汽车的行驶里程会更长,充电速度会更快。
除用于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活性材料之外,巴斯夫还致力于研究下一代电池的材料,如全固态电池。
化学实验室科学家在讨论后续测量固体电解质电导率的计划。该值会用于计算比电导率,一个描述电池特性的重要参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