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源:源自堅實的基礎

早上8點半,鄧賈晏在巴斯夫特性聚合物實驗室開始了一天的工作。她的大部分工作時間通常都在這裡度過,按照實驗室負責人設計的配方,周而復始地進行改性和注塑實驗,並分析結果。這些實驗看似單調重複,但當被轉化為創新的零配件解決方案後,卻會為公司和大中華區的汽車行業創造很大的價值。而這也是鄧賈晏工作時的最大動力

不過,她作為一名化學師的日常看來很快就會被一些新入實驗室的「菜鳥」打斷。鄧賈晏即將擔任巴斯夫亞太創新園(上海)「實驗·源」專案培訓導師,她必須抽出一半的工作時間輔導這一專案招收的「實習生」,而他們剛剛走出校園,幾乎沒有任何在企業實驗室的工作經驗。

piyada.JPG

「巴斯夫正在擴建位於上海的研發設施,為當地的學生帶來了眾多就業機會。」

蔡璽蘭博士(Dr. Piyada Charoensirisomboon),巴斯夫全球副總裁,負責亞太創新園(上海)

「實驗.源」裡的實驗員

「實驗.源」是巴斯夫在上海的研發部門發起的實習生專案,已於2015年7月正式啟動。該專案旨在招募化學專業的大專畢業生,透過為期一年的基礎和專業培訓,幫助他們成為合格的實驗室操作人員。首批30名實習生在鄧賈晏和其他四名導師的指導下,經歷從「菜鳥」到「專業人士」的蛻變。

巴斯夫亞太創新園(上海)副總裁蔡璽蘭博士表示:「巴斯夫正在擴建位於上海的研發設施,為當地的學生帶來了眾多就業機會。同時,如何招募到最適合的人才也成為了我們的一大挑戰。因此,我們必須採取更主動的措施,吸引和培養優秀人才。」

「網路招募」和NAO開放創新平台是巴斯夫為了招募研發科學家開拓的新管道。而「實驗.源」的誕生,則是為實驗室建立起可持續的人才儲備。

自2014年六月開始招募以來,「實驗.源」專案引起了目標學生群體的極大關注和興趣。據負責巴斯夫亞太創新園(上海)招募工作的康妉傳介紹,專案共吸引了長三角地區三所大學的500多名申請者,最終只有40人脫穎而出,成為專案實習生。

Lars_R.JPG

“强大的根基是任何植物吸收营养、茁壮成长的源头。”

芮策满博士(Dr. Lars Reichmann),巴斯夫全球副总裁,负责大中华区人力资源部

發展自我和他人

巴斯夫大中華區人力資源部副總裁芮策滿博士說:「強大的根基是任何植物吸收營養、茁壯成長的源頭。將新項目命名為『實驗·源』,是因為我們希望它能幫助培養青年人才,在實驗室開啟成功的職業生涯,成為巴斯夫在大中華區日益壯大的研發活動的積極參與者。我們希望吸引具備基本化學知識的求職者,並透過公司內部的培訓幫助他們學到更多。」

「實驗.源」專案負責人、培訓聯絡人嚴麗莎(Lisa Drahmann)介紹,選出的40名候選者將首先參加為期六個月的內部實習。合格者將成為正式的實習生,在華東理工大學接受為期六個月的基礎教育,之後在巴斯夫不同的實驗室中完成下半年的專業培訓。

芮策滿介紹:「『實驗·源』與巴斯夫路德維希港總部著名的實習生計劃秉承相同的理念——所有學員都將在結束理論和實踐培訓後,勝任各自的職務。我們充分借鑒了總部同事在培訓實驗室青年技術人員方面的豐富經驗,並運用我們在大中華開發這一新專案時積累的經驗。」

在設計「實驗.源」實習生專案時,巴斯夫考慮了中德教育體系的差異,針對已經在國內的大專或職業學校接受基礎教育的畢業生,量身打造了為期一年的額外培訓。據芮策滿介紹,德國的實習生專案則招收高中畢業生,為其提供為期三年半的培訓,其中還涵蓋了基礎理論教育。

在路德維希港、上海兩地的專業培訓師和實驗室負責人的幫助下,五位培訓導師將為「實驗.源」開發培訓課程,並建立評估標準。作為準備工作的一部分,鄧賈晏和她的小夥伴們將在德國的中央培訓部門和研發部門度過兩個月的時間,以便觀察和練習如何教導實習生,並進一步深入探索各自的專業研究領域。與此同時,五名培訓導師將聯手規劃適合本土的實習生培訓方案。

來自分散體實驗室的培訓導師高則名說:「這對我而言充滿挑戰,但同時也是一個集學習、分享與付出為一體的完整而有意義的過程。」他於2013年加入巴斯夫之前,曾在北京理工大學擔任助理研究員,負責指導大學生進行實驗。「我很高興能陪伴實習生生度過他們在巴斯夫最初的時光,透過分享我所學到的知識和經驗,和他們一起成長。」

蔡璽蘭說:「培訓導師是這個新專案獲得成功的關鍵因素之一。我們挑選的這五名導師都是非常出色實驗室技術人員,他們心態開放,富有好奇心,而且具有出色的思維能力。對他們而言,『實驗·源』提供了一個教學相長、自我發展的大好機會。」

與其他培訓導師一樣,張麗麗談起自己將要參加的新專案時也非常興奮。她是亞太創新園(上海)的首批實驗室技術人員之一。「過去兩年裡,我一直在實驗室負責人的指導下積累技術經驗。現在又得到了一個培養其它技能的好機會,這對於我自身的職業發展非常重要。」

蔡璽蘭說:「亞太創新園擁有一支多元化的團隊——我們的同事來自不同的文化和教育背景。這為相互學習、共同發展創造了獨特機會。『實驗·源』將進一步推動我們團隊的多元化發展,並為研發人員提供一個全新的發展模式。」

什麼是適合實驗室技術人員的發展道路?是否與研究人員截然不同?

蔡璽蘭博士:在研發部門,每位員工都有各自的職業發展機會。舉例而言,之前亞太創新園研發團隊的一名實驗室技術人員就成功轉調為負責智慧財產權的業務部門;還有一位工程塑膠部門的研究人員如今在特性材料部的產品開發部門工作。技術人員和研究人員的職業發展道路並非涇渭分明,主要還是取決於員工個人的意願以及思維和學習能力。

在亞太創新園的研究團隊,每個月都會向實驗室技術人員提供小型講座,由研究人員為他們傳授材料科學領域的知識,幫助他們在研發方向發展。另外,巴斯夫還為部分希望進修的員工提供贊助。先進材料開放研究網路(NAO)這個學術平台也會向他們開放。

高階主管理如何推動研發人員的職業發展?

芮策滿博士:方式有很多。對於包括應屆畢業生在內的新員工,我們要確保實用的培訓能幫助他們了解巴斯夫的工作方式,並回答他們在入職初期提出的問題。對於具有一定工作經驗的員工,我們將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個別指導上,幫助他們在特定的專業領域發展

其次,我們還必須為他們在部門內外的發展提供支援。無論是研發人員還是其他員工,都可以從工作中的新挑戰學到很多東西。身為高階主管,我們應當支持他們改變在巴斯夫的工作範圍,或是開始新的工作,這樣既有助於員工的職業發展,也加強了巴斯夫的整體人才儲備。